主要內容
功率轉換效率和長期穩定性是評估有機光伏商業潛力的兩個關鍵指標。盡管該領域已經見證了效率向19%的快速發展,但由于有機物微妙的結晶動力學,效率和穩定性之間的內在權衡仍然是體異質結電池的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在本文中香港城市大學的研究團隊研發了一類具有不同側基的非富勒烯受體作為替代品。其中,具有共軛側基的受體表現出更大的側基扭轉和更多的扭曲主鏈,然而,它們可以在二甲苯處理的電池中提供高達18.3%的效率,這是報道的非鹵化溶劑處理電池的最高值之一。同時,這些含有共軛側基的受體實現了良好的熱/光穩定性。通過研究幾何-性能-穩定性關系,強調了受體側基空間位阻在實現高性能、穩定和環保有機光伏組合中的重要性。
文中借助我公司Paios一體化測試平臺測量線性增電壓延時電荷提取(CELIV)。在1 V/μs的抽取電壓Ramp之前,施加由810 nm LED燈產生的持續時間為50 μs的光脈沖(光強度100%)。光脈沖和電壓Ramp之間的延遲時間在0.2至10μs之間變化,同時在延遲期間,通過施加瞬態光電壓信號來保持開路,以確保無電流流動。